参考消息 北京参考 心灵分享版 征稿启事
本版面向全国征集人生感悟、职场心得及亲情、友情类稿件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文章篇幅在800——1200字左右,内容注重思想性和人文性。投稿请寄myfish365@sohu.com。
另外参考消息 手机版,切记误一稿多投,拒绝抄袭
为安全起见,所有见报稿件均署真名,如有重发或抄袭,则不发稿费,日后用稿几为不可能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以下为4月1日用稿,仅供参考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向李敖学习读书法
年少时除了金庸、司马中原、柏杨之外,特别喜欢李敖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他笔锋犀利流畅,月旦权威,不留余地,读来过瘾。当年有一种书属口袋型,轻握掌中,感觉很好,因此李敖的书都购藏了。不过,后来的许多官司,让我觉得李敖的“谋算”太深,太可怕,于是逐渐和他的书拉远了距离。
一别几近二十年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前些天看央视《海峡两岸》节目,在电视荧屏上,他风采依然:旁征博引,雄辩滔滔,说来都有凭有证,不像是吹的。我不禁对他的渊博重燃兴趣。
李敖的渊博和他的精于读书,善于用书大有关系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最近买了他的《要把金针度与人——200种中国古典名著导读》,值得推荐。
这本书是根据1983年他自己编的《中国名著精华全集》所收各书的导读集合而成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书的封底介绍说——你可以上下古今,把千年精华,尽收眼底;你可以纵横左右,把多样遗产,罗列手边。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,从旧籍里找时潮;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,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中国——这段话虽然广告味道浓厚,但多少道出这本的价值。在该书序言里,李敖谈到了怎样读书。
李敖说他看书只“跳看”一遍,“所谓跳看,是每页的重点让它跳出来给你看,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死读,也不是所谓连读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连读的方法我看像小和尚念经——有口无心,是骗人的。”
这个方法可以加强读书效率,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我觉得“跳看”必须有两个基础:一是对相关问题已具备相当认识,才能有拨云见月之功,轻易找出重点;二是带有目的去读,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寻索重点。而且“跳看”只适用于查阅资料,不能用在文学欣赏。试想“孔雀东南飞”,如果不跟着“五里一徘徊”,怎能理解个中淋漓反复的曲折情节,怎能品味诗中主角死后合葬,有情人“枝枝相覆盖,叶叶相交通。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;仰头相向鸣,夜夜达五更”的缠绵哀痛?
李敖读书方法的第二个重点是眼到手到,“重点部分立即用色笔勾出,剪刀剪下或刀片割下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这样子随看随动手,再把‘分尸’下来的分类处理。这样一来,这本书,就跑不掉了。它永远为你所用,并且拈之则来,不易忘记。”这确实是好办法,尤其对年事稍长者。年纪有了,记忆不好,过目即忘,读了等于没读。若能眼到手到,在书本上勾勾划划,写写眉批,作些简单笔记,必有助于记忆。其实慢读比泛泛而读有效。
第三个重点是同步通读,同个主题串起来读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他说在跳读过程中,对重点有兴趣,会找来其他相关的书同步钻研。“这时候,不是每次只看一本书了,而是触类旁通,互相印证与补充。这样子折腾下来,书才真正为我所用。”这个层次的读书已经不是单纯读书,而是在做研究了。不过这个方法确实可以加强读书的深度与兴趣。
做事讲求方法是对的,识得窍门,事半功倍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李敖的读书方法积极进取,我们不妨称之为“有所为而读”。
可是,海阔天空,瞬息永恒,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一端,以为读书非如此不可,破坏了兴趣反而不好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为怡情遣兴,读书也不妨随兴之所至,飘到哪里就落在哪里。喜欢时随手拈来,倦了掩卷寻梦而去;能记得最好,忘掉也算了;重读时幽默处可以再莞尔一笑,悲戚处再扼腕叹息吧!这样“无所为而读”,也不失方法之一,不知诸位以为然否?
闲时写信
■长春 卢守义
有信自海南海口来,是一位同窗挚友写来的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这种用娟秀的楷书写成的书信,每月她都要给我写上一封,五载如一日,常年不辍。起初收到同窗的来信后,我总会于当晚以长途电话回应,绝不敢有丝毫懈怠的。“千里情谊一线牵”,尽管我们也交谈得“情也缠绵,意也缠绵”,可同窗末了总要扔过颇多怨艾的一句话:“写封信,不行吗?!”
在现代化通讯手段正以方便快捷的速度,铺天盖地跻身到我们现代生活中以后,传统的交流情感,传播信息的写信方式,早已被逐入“冷宫”,取而代之的则是电话交流和电子邮件,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自从家中安装了电话之后,交友甚广的我便再不肯提笔写信了,只要一电话打过去或者写一封短小精简的电邮也就是了。
“恭敬不如从命”,接受了同窗充满怨艾的建议,便逼着自己每每伏案为远在五湖四海的友人写信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每次收到信后的友人也一如过去的我般,用电话回复时,我也会像同窗那样奉送上一句“写封信,不行吗?”作为对话的结束语。此后,远方致电的朋友少了,写信的人却与日俱增。每个月能收到10几封信,必得一一复信,这也成了我业余生活中的一大乐趣。
其实,不管时代如何变革,通讯科技手段怎样发达,人与人之间交流,都离不开,更废弃不了书信的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这是因为写信寻找的是一种感觉,写信的感觉真好,心灵的感觉真好,这种体验是电话或电邮交流永远也无法替代的。月光泻满大地的时候,万籁寂寞的夜半,伏身案头摊开纸笔,仿佛对面就坐着那位久违了的老朋友,你是在用心与他交流,你是在用笔与他谈话,任思念的情感在信纸上流溢。没有人限制你的时间,也没有人干扰你的思路,你大可搜肠刮肚地遣词造句,调动每一根充满激情的神经,这样,美好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心底了。
电话交流,只能给人带来一时的快感与亢奋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短暂的亢奋与快感过后,一切都会复于平静,更难以永久地留存与贮藏;电子邮件虽然方便快捷,却只有生硬的铅字在互联网上传递,或许还有五颜六色的图片作伴,还可以打印成页,不过它最大的缺憾是少了“见字如面”的情感温度。而书信则不然,它不仅是盛载情感的载体,而且是最好的留给未来回忆的信物。留存一封书信,就等于留住了或悲或喜,或苦或甜,或歌或泣的一段情感,一段时光,一段岁月。若干年逝去,稍有闲打开尘封的信箱,拜读一封封书信,过眼云烟般的往事就仿佛如昨,真真切切地显现在眼前了:初恋的爱情,友谊的积淀,亲情的问候,人间的风雨……它们如放电影般地在眼前一幕幕掠过,让你不得不心潮澎湃。
电话交流,我依然没有舍弃,每每还是要与远方朋友娓娓而谈,直吐心芳的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但我最钟情的还是写信,用笔与朋友交谈。当有一天我步入耄耋老年时,拥有一箱书信于我则是平生的最大一笔财富了。每当夕阳西斜时,小心翼翼地打开信箱,认认真真地拜读那些记录着青春岁月、壮年时代和暮年时光痕迹的朋友来信,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好心情呢?!
枕边书:喻世明言
●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● 明天的希望,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● 生活若剥去理想、梦想和幻想,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●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,你也可以发光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●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,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● 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、遗忘你所没有的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●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,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● 人的价值,在遭遇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●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●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参考消息 手机版。
● 你可以用爱得到全